一边裁员一边建厂,特斯拉何时重回「王座」?
万众期待的特斯拉Q2财报如约而至,效果也基本相符市场预期:营收、净利润同比均录得正增进,但增速显著下滑,且交付量、毛利率等多项数据显示也差强人意。总的来说,特斯拉的赚钱能力在业内仍是*,但和过往的高速增进相比,退步已是肉眼可见。
尤其是近两年来*泛起的交付量环比下滑,更是一个危险信号。去年下半年,特斯拉交付量处于爬坡阶段,增进势头一片大好。然而,增进曲线在今年一季度便已趋缓,直到二季度掉头向下,丢失王座、比亚迪的迎头遇上都早有预兆。
困局之中,特斯拉*时间选择裁员减负。马斯克在内部文件中直言,对美国经济的担忧,是裁员的主要缘故原由。不外通过裁员减轻身上肩负之后,特斯拉也没有住手花钱——尤其是建厂和牢固供应链。
一直高慢的马斯克,固然不愿见到别人坐上自己好不容易抢下了的王座。为了提高交付量,回到谁人熟悉的位置,特斯拉可以做得更多。
01
各项数据齐下跌
特斯拉盘后股价震荡
北京时间7月21日美股盘后,特斯拉同步2022财年二季度财报。总的来说,特斯拉的财报显示相符市场预期。但由于各项数据显示差异颇大,财报宣布后,特斯拉股价也泛起较大升沉,在一度短线拉涨逾5%后转跌,随后再次止跌反弹,停止发稿时涨约1.7%。
在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来,特斯拉Q2成就单优点和瑕玷都很显著,有喜也有忧:营收、净利润同比均录得正增进,但交付量、毛利率等多项数据却泛起了下滑。总的来说就是,特斯拉的赚钱能力在业内仍是*,但和过往的高速增进相比,退步已是肉眼可见。
首先看*基本的营收和利润。
数据显示,特斯拉二季度总营收为169.58亿美元,同比增进42%,略高于彭博经济学家的展望中值168.8亿美元;净利润22.69亿美元,同比增进52%。从营收结构来看,汽车营业仍是*大头,二季度收入为146亿美元,营收占比达86%,汽车营业毛利润则录得40.81亿美元,同比增进41%。
从这一系列数字看,特斯拉Q2成就虽不算不上有多惊艳,至少也不逊色。然而,只要调整一下对比口径,你就会发现盘后股价坐上过山车的缘故原由,以及投资者的担忧。
一方面,同比录得增进的营收、净利润、汽车毛利率,环比划分下滑10%、32%和5%。对比历史数据,特斯拉汽车毛利率已跌至近五个季度新低,这照样在特斯拉各系列产物全线提价的基础上。
另一方面营收、净利润的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和*季度大幅缩水。去年二季度至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净利润同比增速划分高达998%、439%、760%和656%,一直保持在三位数以上。今年二季度98%的同比增速,已较*时期跌去九成。
营收同比增速的下滑幅度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也较上一季度的80.54%和去年二季度的98.11%靠近腰斩,同样跌至近五个季度新低。不夸张地说,上述数据都是特斯拉告辞增进神话的直接证据。
其次,交付量下滑也是一个危险信号。
二季度,特斯拉交付量为25.47万辆,高于去年同期的20.12万辆,但低于一季度的31万辆。历史数据显示,这是特斯拉近两年来*泛起季度交付量环比下降。横向对比,被比亚迪抢走全球新能源车交付量王座,也让特斯拉遭受了极大的舆论压力。
要知道的是,在一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马斯克给特斯拉定下了一个*野心的交付目的:整年交付至少150万辆新车。现在半年下来,交付量只有56.4万辆,只完成不到40%的目的。若是想到达马斯克定下的目的,特斯拉下半年单月交付量平均要到达15.66万辆,难度不言而喻。
客观地说,疫情是拉低特斯拉二季度交付量的主要因素,而且估量仍会对三季度的交付数据发生晦气影响。
受上海疫情影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今年3-4月份泛起数次停摆危急,*长一次停产靠近半个月。GLJ Research的讲述指出,Model Y系列车型的生产受影响*严重,甚至有去年的订单严重积压。
现在回过头看,今年二季度简直是特斯拉耳旁响起种种危急信号的要害时期。尤其是在传出大规模裁员新闻后,特斯拉的谋划难题就残酷地揭破在了民众眼前。
在告辞增进神话之后,特斯拉或许真的需要换个活法。
02
减轻自动驾驶肩负
特斯拉学着过节俭日子?
6月初,马斯克通过内部邮件宣布了在全球裁员10%,并暂停招聘设计的决议。这不是特斯拉*次泛起大规模裁员,但确实是进入业绩发作期之后*次猛踩刹车。
在产能艰难爬坡的2018-2019年时代,特斯拉先后举行了两轮大裁员,裁员比例划分为7%和9%。但凭证财报数据,到2019年底其员工总数翻了一倍,光是上海临港和弗里蒙特两家超级工厂就提供了近5万个就业岗位。自此之后,特斯拉进入疯狂扩张阶段。外媒统计的数据显示,停止去年年底,特斯拉在全球共拥有约10万名员工。
裁员的重灾区,是烧钱严重且暂时无法发生现实经济效益的自动驾驶营业部门。
7月14日,特斯拉Autopilot认真人Andrej Karpathy宣布去职,这位从Open AI高薪挖来的神经网络和盘算机视觉专家,已往五年一直是特斯拉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营业的总认真人,也是Autopilot项目首创团队的主要成员,可以说是该项目的灵魂人物。
而Andrej Karpathy这种焦点人物的去职,让人不禁嫌疑特斯拉耐久战略将发生转变。对于此次裁员,马斯克给出的注释是对美国经济的担忧。其言外之意或许正是,随着经济大环境的恶化,特斯拉需要学会过“节俭日子”,将重心先聚焦到赚钱的营业上。
有趣的是,马斯克对美国经济的判断引发了许多政界人士的不满,美国总统拜登甚至在一场记者会上公然反驳:
“福特正在扩大投资新能源车,为美国中西部区域缔造了6000多个新的就业岗位,克莱斯勒的工厂也增添了2万个岗位。”
然而,也有许多汽车界大佬对马斯克的谈话示意一定,且纷纷动用了裁员这个武器。民众在去年年底最先陆续裁撤近3万名员工试图削减成本;被拜登拿来当正面课本的福特,也在7月份被彭博、华尔街日报等多家媒体爆出裁员听说,涉及至少8000名员工,主要影响近期设立的Blue部门。
据媒体爆料,福特CEO Jim Farley坚持2026年前节约30亿美元运营成本的耐久战略。由于全球经济整体下行、汽车行业大环境萎缩,开源受阻之下,裁员节省就是没有设施的设施。再遐想到特斯拉二季度营收、净利润增速暴跌的事实,更能证实马斯克的担忧不无原理。
众所周知,马斯克是一个对数据很敏感的人,这也让特斯拉养成了对经济大环境、行业竞争名目的转变作出快速反映的习惯。事实上,特斯拉裁员节省的紧迫性可能远超外界想象——缘故原由也很简朴,由于这个新能源车暮年迈在交付量、营收方面遭遇的挑战,比财报上展示的数据加倍严重。
被比亚迪抢走新能源车交付王座,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市成为前者炫耀的资源,也会成为特斯拉心头的一块大石。但若是你仔细考察,特斯拉、比亚迪另有“蔚小理”等头部玩家的交付量曲线发生逆转,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去年下半年,特斯拉交付量处于爬坡阶段,增进势头一片大好。然而,增进曲线在今年一季度便已趋缓,直到二季度掉头向下,一切早有预兆。蔚来、小鹏和理想则受到供应链的严重困扰,自去年最先各季度交付量泛起较大升沉,唯有比亚迪一起向上,逐步将特斯拉踩在脚下。
对于特斯拉和比亚迪的新能源一哥之争,坊间撒播着一段轶事。在2019年的一次采访中,当被主持人问及“若何看待巴菲特重仓比亚迪”时,一直高慢的马斯克现实一阵大笑,随后留下一句:
“比亚迪?你有在路上看过它们的车吗?”
现在,这几个当事人的遭遇和昔时相比,都发生了很大转变。由于巴菲特的减仓听说,比亚迪前段时间刚履历了一轮股价暴跌;但在交付量上,比亚迪却迎头遇上,将特斯拉赶下神坛。
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就以为,通过裁员减轻身上肩负之后,特斯拉自然会把钱花到该花的地方——好比牢固供应链,以及建厂。
03
疯狂建厂、抢苹果供应商
提升交付量是“硬指标”
在该花钱的时刻,马斯克可是一点都不手软,尤其是在建厂方面。
今年5月份,路透社披露了一封特斯拉发送给上海临港特区的谢谢信,当中透露了一个要害信息:特斯拉在中国的新工厂,仍会落户上海,选址就在现在的上海超级工厂周围。
需要注重的是,去年年底特斯拉刚刚豪掷12亿对上海超级工厂举行扩建。在扩建之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年产能为55万辆。而在刚刚竣事的财报电话会上,特斯拉高层透露,该工厂的产能已经提升至75万辆,跨越加州工厂的65万,成为特斯拉产能*高的超级工厂。
全新的上海超级工厂,也只是特斯拉全球大规模建厂设计的其中一环。去年年底,有媒体爆出特斯拉的宏图大计:未来9年,在全球兴建16座超级工厂,在2023年实现2000万辆的年产量目的。
2021年,特斯拉的交付量是93.6万辆,这已经较以往取得长足提高,且代表着业内的*高水准。但和2000万这个目的,照样有很大的差距。这也就意味着,除了中国上海临港之外,特斯拉超级工厂将在更多都会落地生根。
在欧洲,柏林超级工厂就是特斯拉的另一个重点项目。今年3月尾,柏林超级工厂举行了首批Model Y新车交付仪式,德国总理索尔茨亲自捧场,可谓牌面拉满。公然数据显示,柏林超级工厂占地300公顷,在各条生产线周全启动后年产能到达50万辆,虽然不及上海超级工厂,但战略意义特殊。
数据显示,2021年特斯拉在德国、英国和法国区域交付量占比划分为4.24%、3.72%和2.83%,是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主要市场。而在柏林超级工厂正式完工之前,特斯拉去年在欧洲市场交付的17万辆新车险些所有产自上海超级工厂。
漫长的越洋航运,意味着更高的运输风险和成本,而这些成本*终都市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现在柏林超级工厂火力全开,欧洲区域的交付水平有望显著提升。
此外,乐成落户柏林,也意味着特斯拉正式打入BBA等竞争对手的要地。
在特斯拉超级工厂不足百里之外,即是民众的全球总部。民众正设计投资22亿在柏林-勃兰登堡都市圈兴建纯电动工厂,但预计要到2026年才气完工。在许多年前,宝马在该区域的建厂设计也由于审批问题落空,*终转战德国东部的莱比锡。
作为外来者的特斯拉如一把匕首般直插德国汽车工业的心脏,这将对竞争对手们发生怎样的震慑效果,也就不难想象了。
固然,在全力建厂的同时,为了抵御供应链危急,特斯拉也在黑暗起劲扩大供应商团队。
稀奇是在苹果有意将供应链迁徙至越南、印度的情形下,中国大陆不少“果链”企业最先投入特斯拉的怀抱。去年12月,蓝思科技的新生产线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周围完工,双方已在车载结构件、智能驾驶舱、充电桩和自动化妆备等领域开展互助。
除此之外,从2017年最先为MacBook、iPad提供配件的东山周详现在也最先为特斯拉提供毗邻器和模组等零部件,长盈周详则高调进驻特斯拉临港产业园投资共建汽车零组件生产线,安洁科技甚至追随特斯拉的措施到欧洲建厂。
一直高慢的马斯克,固然不愿见到别人坐上自己好不容易抢下了的王座。提高交付量,回到自己熟悉的位置,将会是特斯拉给自己制订的硬指标。
04
写在*后
特斯拉早两年的风景无限,可能让许多人遗忘了一个事实:在历次经济衰退时代,汽车业都是重灾区,从上世纪*的经济大萧条到本世纪初的科技股泡沫、次贷危急,都是云云。彭博统计的数据就清晰指出,2009年全球汽车业净利润一度跌入负区间。
*近几年由疫情诱发的全球经济下行,虽然和以往的结构性经济衰退有诸多差异之处,但汽车业也不能能完全独善其身、不受影响。特斯拉现在股价回落、营收和利润增进放缓,也完全可以明白,这远不是令人绝望的时刻。
诚然,特斯拉的增进神话已经破灭,想重现平均高达数倍的利润增进,难度着实太大。但回归理性增进的特斯拉,实力和潜力依旧值得信托。只不外,面临比亚迪等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特斯拉确实应该主要起来,做足两手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