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所「省会大学」,呼之欲出?_外盘期货,香港
合大、西大、昆大、长大……
高校与都会,向来共荣共生。
回首高校生长史,“省会”与“大学”的强强团结,成就了不少时代美谈。但另一边,作为省会却没有一座以自己都会命名的大学,成为不少省会都会的“心头痛”。
好比,作为西北高教重镇的西安,为了拥有一所“省会大学”可谓筹备多时——早在2016年西安“十三五”设计纲要中就明确提出,要加大对西安文理学院的支持力度,力争“十三五”时期成为颇具实力的“西安大学”。
同样筹谋已久的合肥,有望率先实现突破。
日前,合肥市政府事情讲述在2023年岁情放置中,明确提出“合肥学院创成合肥大学”。这也意味着,早在2019年就列入教育部“十三五”高校更名设计的合肥学院,或将迎来升格大学的实质性功效。
合肥之后,下一座“省会大学”又会是谁?
据不完全统计,包罗西安、长沙、昆明、石家庄、太原、南宁等在内的多个省会都会,均在起劲推动现有学院更名“大学”相关事宜。
其中,昆明学院明确提出“全力确保‘十四五’更名大学目的的实现”,长沙学院将力争更名的时间线确定在“2030年前”。因“缺少硕士点”被拦在“大学”门槛之外的西安文理学院,则提出起劲争取2023年新一轮硕士点申报期,为未来更名“西安大学”奠基基础。
01 合肥率先突围
近年来,不少省会强校纷纷“出走”,向周边搬迁或扩建以推动高教资源外溢。与此同时,另一些高教优势不那么突出的省会都会,仍在起劲填补自身短板。
合肥正是其中之一。
看经济实力,作为近年来公认的增速“黑马”,合肥实现了10年连跨七个千亿元台阶,GDP排名在天下前进13位、在省会都会中前移6位的逆袭。
看人口,安徽省统计局最新宣布数据显示,2022年合肥常住人口为963.4万人,比上年增进16.9万人。不仅距离万万人口大市仅一步之遥,其人口增量更是比安徽全省还多出2.9万人。
万亿GDP 准万万人口的省会都会,却没有一座以都会命名的大学,这显然与其“科创名城”的职位不相匹配。
进一步看,合肥虽然拥有中科大这一*高校,但距离整体成势的“高原”仍有不少差距。
凭证教育部宣布《天下通俗高等学校名单》(住手2022年5月31日),合肥共拥有通俗高校54所,数目与南昌并列排名省会都会第7。
其中,本科高校仅19所,与石家庄并列省会都会第15位,不仅与武汉、西安、南京等地差距显著,在中部六省会中也仅多于太原、居倒数第二。
在此靠山下,推动本土高校合肥学院尽快更名大学被寄予厚望。
公然资料显示,合肥学院的前身是开办于1980年的合肥团结大学。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与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合并为合肥学院。
作为市属*的一所本科高校,合肥学院的更名之路早在多年前就已开启——
“合肥作为快速生长中的省会都会,需要有一个以都会冠名的大学。”2016年2月,时任合肥学院党委书记蔡敬民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就曾透露,为更进一步推进学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合肥学院正在起劲申请更名合肥大学;
2017年,合肥确立建设向导小组,筹建“合肥大学”。往后,合肥大学确立事情多次被写入合肥市政府事情讲述中;
2019年9月,合肥学院官网宣布新闻称,“学校乐成增列进教育部十三五大学更名设计,建设合肥大学目的更近一步”;
2020年12月,学校大学更名讲述经省委省政贵寓报教育部;
2022年头,合肥市教育局宣布新闻称,“现在合肥学院已完成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录及岑岭培育学科申报、建设等相关事情,做好迎接教育部专家组进校考察准备”;
今年头,合肥市政府事情讲述明确提出,2023年,“合肥学院创成合肥大学”。
这一“官宣”,无疑透露出当地十足的信心。更有网友直言,“已万事俱备,只等公示了”。
02 下一个是谁?
只管更名之路漫长而艰辛,但像合肥一样坚持多年起劲争取的都会不在少数。
据不完全统计,除合肥外,西安、长沙、昆明、石家庄、哈尔滨、太原、南宁等多个省会都会高校都曾明确提出推动现有学院更名“大学”的意愿及相关事情放置。
这样的“执念”从何而来?
谜底固然不仅仅是一个名号。以合肥学院为例,作为专业紧跟产业“跑”的都会高校代表之一,近5年结业生就业率稳居安徽全省前线,其中在合肥就业的结业生比重达六成,就业结构与区域重点产业匹配度从29.8%提高到35.5%。
同期,该校共培育700余名结业生在科大讯飞、阳光电源、国轩高科等合肥市重点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实现高质量就业,2000多名结业生在长鑫存储、合肥晶合、国盾量子等省市重点产业链企业就业。
换句话说,一座以都会命名的大学,更有希望依附与都会生长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买通人才培育与产业需求有用链接的“最后一公里”。而省会都会作为省内经济生长的“排头兵”,这一需求往往更增强烈。
不外,有意愿并不代表就有“资格”。
对于“学院”和“大学”,教育部在办学规模、学科与专业、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水平、基础设施、办学经费等方面均设置了明确尺度。
现在来看,多数高校都被“卡”在了硕士点这一硬指标上。
好比近年呼声颇高的西安文理学院。此前,西安市教育局在回复网友关于该校更名大学相关提问时示意:根据教育部更名大学的尺度,称为大学的,一样平常至少应具有10个硕士点,而且有5届以上硕士结业生。
现在西安文理学院缺少硕士点,学院正在全力筹备硕士学位授权单元申报。2023年为新一轮的硕士点申报期,学校将起劲争取,为未来更名“西安大学”奠基基础。
同样,石家庄市政府在去年4月回复网友提问时透露:“石家庄学院尚未获取硕士学位授予权,还不具备申报更名大学的资格,争取硕士学位授予权已成为石家庄学院生长的主要义务。”
而即便在到达相关办学尺度后,“学院”要乐成申请并获批升格为“大学”,还需完成纳入省级政府设计、上报教育部、接受审查考评等诸多流程。
近期,随着各高校2022年岁情总结与新年目的设计麋集宣布,最新“更名”希望也陆续传来。下一个有望突围的“省会大学”会是谁?
从现有公然信息看,昆明学院、西安文理学院、长沙学院、哈尔滨学院等高校均已瞄准更名目的,并明确划定了义务时间表。
其中,昆明学院明确提出“全力确保‘十四五’更名大学目的的实现”。
据该校官网透露,2022年来,更名大学事情希望顺遂,要害指标趋好:“硕士点数”到达11个好于指标要求,研究生占比稳步提高,“近两届教学功效奖中国家一、二等奖或省级一等奖”不少于2项要求有望在近期实现……其他指标,如办学规模、学科与专业、师资队伍、基础设施、办学经费等方面已达标。
此外,长沙学院明确,到2025年,各项办学指标基本到达教育部关于更名“大学”的要求,2030年前,力争更名“长沙大学”;太原学院明确,到2035年,更名大学事情取得显著成效;哈尔滨学院明确,“十五五”时期,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起劲生长研究生教育,力争实现更名哈尔滨大学。
03 破解“高教洼地”
毫无疑问,以省会命名的“学院”升格为“大学”,无论对于都会照样高校自己而言都是重大利好。同时也应看到,省会都会要补齐高教短板,远远不止于此。事实,“大学”与“好大学”之间另有不小距离。
从现在我国高校区域结构看,虽然省会都会整体优势突出——27个省会都会中,本科高校数目占全省比重不低于70%的有6个,不低于50%的共17个。
但内部差距依然显著。从更能代表高校实力的“双一流”指标看,天下共有5个省会都会拥有7所或以上“双一流”建设高校,划分为南京、武汉、广州、西安、成都;而没有或仅有1所的省会都会共有15个,占比过半。
在此靠山下,除起劲确立“省会大学”外,不少地方还将重点放在引进其他都会高校互助办学上。高校异地办学由来已久,对于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都会,异地办学在助其驶上高等教育生长快车道方面功不能没。
有数据显示,住手2020年4月尾,共有5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举行了异地办学,设立了166个机构(包罗研究院、研究生院、分校区等)。其中39所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4所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占总数的93%,成为主力军。
然而,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事情的意见》,其中要求严控高校异地办学——“不激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稀奇是严控部委所属高校、中西部高校在东部区域跨省开展异地办学,原则上不审批设立跨省异地校区。”
往后,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纷纷关停位于青岛、深圳等地的异地建设的研究生院,一度成为2022年最引人注目的高教新闻。
在专家看来,严控异地办学,是为了抑制高等教育资源太过集中到经济蓬勃省市的征象,更激励各地凭证自身资源分配的现真相形,在省内把资源结构好,盘活现有资源存量,而不是一味地跨省寻找生长点。
眼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在结构省内新校区。
好比石家庄,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挂零”的省会都会,河北省内*的“双一流”高校河北工业大学坐落于天津;被《河北省教育事业生长“十四五” 设计》明确重点支持的河北大学在保定、燕山大学在秦皇岛……
对此,石家庄也在起劲图变。
公然报道显示,从互助确立“河北工业大学(石家庄)研究生院”到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京津冀协作创新树模园)在石家庄高新区揭牌……近年来,石家庄与河北工业大学之间频仍互动并陆续传出实质性互助希望。
为了更进一步服务于当地产业转型的需要,今年头,河北工业大学还与石家庄在河北鹿泉经济开发区共建创新研究院,重点结构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两大领域。凭证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克日印发的《加速建设数字河北行动方案(2023-2027年)》,其中明确提到,加速石家庄信息产业集群建设,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上述创新研究院所在的鹿泉经济开发区,正是石家庄这一千亿级产业集群的集中承载地,肩负“率先突破”的重任。随着河北工业大学一再落子石家庄,关于这所“双一流”高校“重回”河北省会的讨论一度刷屏。更主要的是,此举让外界看到了这座省会都会起劲破题“高教洼地”的现实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