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培生「金饭碗」,何以成为圈套?-外盘期货
当个管培生,怎么还要交钱?看着标价200元的培训费,顾乐心里直犯嘀咕。
但她照样掏了钱,按向导的说法,“先生出去授课很贵的,给人人的已经是优惠价了”,审核成就优异的话,用度会“翻倍返还”。
但顾乐很快发现,返还的不是学费,是血与泪的教训。
所谓审核,实在是审核销售业绩,杀青了公司赚钱,达不成她会失去自动转正的资格;轮岗、提升,也只存于向导“好好干,干得好少不了利益”的大饼里。
“这跟诈骗有什么区别?”顾乐生气不已,武断提桶跑路。
跟顾乐一样感受被坑的人不在少数,已往几年,管培生在各行各业一再亮相刷脸,金字塔尖的薪酬、“三年当高管,五年当副总”的直通设计,赤裸裸地写在招聘简章里。
然而,随着“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招管培生”的征象愈演愈烈,管培生的含金量最先断崖式下降。
披着管培生外衣招“杂工”、空著名头没有系统的吐槽全网纷飞,巧扬名目发“管培财”的控诉也习以为常。
甚至,许多金牌管培项目也跌落神坛,企业们不再比拼高管出苗率,转而强调起了留存率。
曾经「金光闪闪」的管培生,到底是若何一步步沦为“圈套”的?
1、管培生,是“仅供参考”的雇主品牌广告?
烟雾缭绕的办公室里,经销商年迈用发黄的手指递来一支烟,卢卡斯连忙摆手拒绝,指着表格上的数据继续刨根问底。
不领会卢卡斯的人,很难把这样一位身居五线小都会、混迹在老油条之间的小年轻,跟鼎鼎著名的宝洁管培生联系在一起。
连卢卡斯自己都没有想到,亲眼见证的管培生项目,入职后还能酿成“买家秀”。
6年前的校招季,卢卡斯刚抵达宣讲会现场,就被眼前的一幕幕深深吸引住:大气的展板和海报一起绵延,西装革履的事情职员夹道迎接,副总裁、首席手艺官也在热络地谈天。
每位加入的同砚,都能领到一份包罗护肤品套装、洗发水在内的优美礼物,另有时机抽取价值2000元的大奖。
不外,最令他印象深刻的,还属宣讲会上“衣锦回籍”的学长学姐们。
“入职*个月就真枪实战上生意场,*年认真上亿项目”“一年升渠道重点客户司理,两年升区域司理”……在他们的分享里,职业司理人的位置似乎触手可及。
不仅起点高,外企里另有充满挑战和人情味的事情气氛、弹性的事情时间、29天的年假,可以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加入完宣讲会当晚,卢卡斯就敏捷投递了简历。坐在五星级旅店守候面试的时刻,他已经能想象到,自己以后收支一线CBD,在高到天涯线的办公室里喝咖啡的场景。
然而,乐成入职后,守候他的却是在小都会的超市里摆货架卖洗衣粉、沐浴露,以及开着小电驴穿过半个小城,去查看给经销商的供货。
“入职前都是捡好的说,入职后才知道,不是所有管培生都是高峻上的。”卢卡斯说。
以宝洁市场部为例,管培生有线上、线下之分,线下又分为经销商、零售、OTO等垂直领域,各细分偏向之间不会大跨度轮岗。
这意味着,差异营业上的管培生,境遇可能天差地别:鲜明、刺激的事情体验往往属于电商等新渠道的管培生,而身在经销商渠道的自己,做的多是接地气的事情。
卢卡斯知道,在线下摸爬滚打几年,自己或许也能发展为独当一面的角色。但小镇做题家身世的他,就是奔着500强外企光环来的,碰上这样的现实难免会有心理落差。
对卢卡斯的遭遇,正在一家头部房企管培生项目实习的肖遥,有更深的感想。
同砚们三五成群地排队领伴手礼,肖遥混迹其中,冒充在玩手机,现实上却是备忘录里偷偷纪录宣讲会摆了几个易拉宝、送的什么品牌的充电宝以及准备抽哪款iPad。
她是被校招认真人派来“借鉴”偕行的,但不是要照搬别人履历,而是确保他们的宣讲会规格不能比对手低。
在房企猛烈争抢“千亿门槛”的时代,人才争取战是其中的要害一环,管培生项目成了各大企业秀肌肉的舞台。
据肖遥先容,那时TOP50房企险些都有自己的管培生项目,无一破例都打着“高薪、高起点、高提升速率”的旌旗。
她实习介入的管培生项目有着地产“黄埔军校”的美誉,但并不是业内*一家,因此在招聘的各个细节上都市黑暗跟其他“黄埔系”房企较量,仅2场校招宣讲会,她们的破费就突破了10万元。
“有时刻不得不认可,管培生招聘已经被品牌竞争裹挟了。”肖遥感伤道。
但她们至少真的在抢人,肖遥厥后发现,一些流动办得轰轰烈烈,宣传手段名堂百出的房企,最后实在只招凤毛麟角的几个管培生。
且房地产只是狂热的一角,回看那几年的就业市场,互联网、金融、旅店餐饮等行业的管培项目各处着花,管培生险些成了公司实力雄厚、治理先进的“活招牌”。
“洗脑多了,人人就会对管培生有滤镜。”肖遥说,初出茅庐的结业生们以为找到了迈向职业司理人的捷径,殊不知管培生这个“金汤匙”,许多时刻只是镀金而已。
2、管培生自己不坑,进错了公司才叫坑
一项针对管培生的观察显示,有四分之三的企业,每年花在管培生身上的培训用度是其月薪的2倍以上,四分之一的企业投入到达了10倍以上。
这意味着,企业没有足够的体量,或不是一把手推动,管培生项目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然而,打开现在的招聘软件会发现,规模20人以内的公司,都在重振旗鼓地招管培生。有媒体在双选会现场,注意到一家企业甚至准备招聘51名“贮备干部”。
“管培生”泛滥下,许多新人入场就成了炮灰,连锁零售管培生晓钰,就是倒霉蛋之一。
一年开店16万家,新茶饮集体闯关IPO
初到门店轮岗时,她的设计是积累下层履历,起劲提升至总部。但干了短短一周,她就意识到自己只是收银、吆喝、整理客栈的“打杂工”,天天都疲于奔命,基本和学习治理不沾边。
更令人意气消沉的是,管培生没有提成,只有底薪和津贴、绩效,HR的注释是“弱化销售职能”,但入职后才知道,提成才是销售收入的大头。
也就是说,晓钰跟通俗伙计干着同样的活,收入却远低于人家,她蓦然回过神来:“公司只是用管培生的名义,招一些廉价应届生来做伙计。”
事实上,哪怕是至心实意想招管培生的公司,有时刻也会在执行中变形。
“你就是谁人投诉的管培生?我忠告你,不要乱写器械!”面临咄咄逼人的向导,徐立感应无语。
定岗几个月来,他无数次求助都鲜有回复,现在只是在抄送CEO的汇报信里埋怨几句,就遭到了来自总部、地方和部门向导的层层围剿。
这让他愈发确信,管培生项目就是全公司演给CEO看的一场戏。
徐立是一家上市互联网公司的管培生,入职后的*次碰头会,CEO亲自主持,副总裁们列位出席,一对一职业生长设计量身定制。
后续轮岗时代,也没有KPI压力,每月的审核除了汇报事情功效,就是对若何开拓创新、提高事情尺度等“战略性”命题的钻研情形。
格外珍惜时机的徐立,每项义务都打起十二分精神看待,在期末向CEO汇报的审核中拿下了“菁英金奖”。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个声誉居然是最后的高光。
定岗到二线都会做大客户销售后,一到地方就遭遇总部HR“断联”,答应的培育设计和提升方案再也无人提起,地方的向导和同事给徐立发放了几百万的KPI,也撒手不管了。
这还没完,他很快又发现,行业里的大客户资源早已被朋分殆尽,公司要他完成的业绩,就像OTA平台要求新人去批量签约五星级旅店一样不切现实。
伶仃无援之下,他自动出击求突破,可向地方向导反馈,换来的是一碗水端平;求助总部,回复永远是“找行业资深专家给人人分享履历”。
被逼无奈,徐立最后决议直接找CEO,事实管培生项目是他认真,整个公司或许只有他能真正体贴、解决管培生的逆境。
但这封信还未上达天听,就在重重压力下,连同徐立最后的希望一起灰飞烟灭了。
相比徐立,进入老牌物业外企管培的杰克,感受自己幸运许多。
经由为期一个月的新人培训后,他得知自己可以凭证职业生长设计,自选心仪的导师;在轮岗的半年时间里,对他的培育设计也会详细到每周学啥、做啥,且严酷根据设计执行。
甚至,他还可以选择在海内轮岗,照样去外洋项目历练,尔后者将获得公司的资金支持。
堪比宝洁、团结利华式的严谨,让杰克对即将到来的管培生涯充满了期待。但遗憾的是,意外总比明天先一步到来。
3、蛋糕变小,留给管培生的上升空间不多了
“人事那里说,2024年不招管培生了。”听到这条新闻时,杰克心中一凛:冷气伸张的速率,比他想象中更快。
但这也是没设施的事,近几年受环境影响,房地产上下游一片低迷,物业公司日子也越来越欠好过,有些公司去年一年只新增个位数中标项目。
营业肉眼可见识变少,人力成本颇大的管培生项目,首当其冲被“开刀”,招聘人数从杰克那届的5人,降至3人,直至彻底关闭通道。
已经入职的杰克,日子也欠好过,本该“严酷按设计执行”的轮岗制度现实“名存实亡”,他刚履历了两个部门,就被派遣到项目部去“拓荒”。
不外,杰克并没有埋怨,在他看来,管培生不能能永远待在象牙塔中,早晚都要直面风雨,而且实战对他的磨炼更大。
因此到了新项目上的杰克,直接把自己掰成了几小我私人来用:团队搭建、物料采购、财政控制、行政考勤等各项事情,他来者不拒,一小我私人干出了一个公司的气势。
没过多久,杰克就把项目的财政指标从-23%,拉升到正16%,一战成名。
看到了他的潜力,公司给他委派了一个从0到1的新项目,把入职短短1年的杰克,提升到了项目司理的位置。
新项目的压力更大,杰克也更起劲,天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9点下班,一忙就是几个月,碰上人手紧缺的时刻,还会亲自在破晓扫茅厕、组装拖把。
没日没夜坚持下来,到去年年终审核时,杰克已蜕酿成了率领38人团队、认真45000多平米面积、营业评级优等的区域司理。
然而,云云劳绩换来的却是一张“空头支票”:Title一升再升,薪资一毛不涨,年终奖还被克扣了一半。
“出走半生,归来赚的照样通俗应届生水平。”杰克的心凉了。
但他已经算好的了,有些管培生连Title都没捞着。今年开年后,与杰克同期的管培生提桶跑路了个七七八八,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
曾是500强快消外企管培生的莉莉,也感受到了寒意。八年前,她入职时,无论是线下照样线上,每小我私人都能分到一整个渠道,她自己就被分了一家天猫旗舰店。
而现在轮岗到她这里的管培生,只能管一部门,“基本细分到客服、详情页、 KOL 投稿等每个环节,都有一个管培生认真。”
事实国货崛起靠山下,快消外企的扩张速率大不如前,开新城、新渠道、新品牌成为了已往式,留给管培生的增进空间被大大压缩。
但管培生是企业的“门面工程”,哪怕没有那么多人才需求,依然要咬牙继续招。
“蛋糕不再变大,每年都招管培,难免通货膨胀。”莉莉说道,公司为了接纳管培轮岗,只能把岗位一级级地硬拆出来。
这样强匀出来的坑,显然不相符萝卜们的预期,莉莉经常在事情中看到这样一幕:港大硕士、牛津剑桥海归这些天之骄子,镌汰上万人进来,从事的却是日复一日没有手艺含量的事情。
更让她如鲠在喉的是,对这些dirty work,管培生们仍做得“津津有味”——审一个KOL互助视频,管培新人不仅“逐帧拆解”,还能提供几十条相关爆款、可融梗做参考;交接一个简朴的物料订货表格,会收到三种差其余可选气概。
卢卡斯异常能明白这些管培生的选择。
在小县城坐了两年多冷板凳,他申请调到一线都会的电商部门,往后没在晚上10点前下过班。熬了2年,感受着实吃不用,又不想回小都会“养老”,他最终决议脱离。
根据已往的履历,顶着宝洁管培光环的他,跳槽不说易如反掌,也绝谴责事。但现实是,他求职小半年,面试了业内多家头部企业,最终不得不去了一家规模更小的公司。
“原来,宝洁管培已经是我能找到的*的事情。”卢卡斯唏嘘道。